享受科研乐趣做纯粹的科研型临床医生黄

08:17

她不以功利做科研,始终将科研、临床作为自己一生最挚爱的事业,她享受科研的纯粹与快乐,她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走进本期人物

浙江省温州医院副院长黄晓颖的世界!

黄晓颖,浙江省温州医院副院长、临床药物实验GCP机构主任。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教研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的科研成果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发现川芎嗪为防治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理想药物,并被载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内科学》教科书。获各类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并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发展,多次带队赴青海高原推进成果在高原肺动脉高压患者上的应用,得到较大反响,研究成果在全国15医院临床应用数万例次。

记者:您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肺动脉高压项目?

黄晓颖教授:

96年我毕业以后的第二年留校任教,当时我们的肺高压研究是学校的传统强项,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肺高压研究。接触了研究领域之后我才发现研究是有无穷的魅力,它可以让你发现很多未知的领域,满足对未知的“好奇”,然后根据我们研究中的的发现和发明,又给临床带来一些新的诊疗方向和方案。所以我就越来越迷上肺高压的研究。

记者:肺动脉高压项目的研究具有怎样的意义?

黄晓颖教授:

目前临床上,虽然患病人数不是特别多,但是肺高压的治疗效果一直都特别不理想,而且治疗的药物也很昂贵。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想在诊治方面有所突破。近几年,我们很多研究是在机制上的探索,希望能找到理想的靶点,以此开发理想药物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我们在国际和国内也开发了很多化学类的药物,但是化学类的药物相对来说会有一些副作用并且昂贵,所以我们思考在传统中医药中是否有对肺高压治疗有帮助的成分。然而即使我们研究知道中药提取成分对患者有帮助,在动物实验或细胞层面上都有效,但要被西方医疗体系认可,就得知道清楚了解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什么样的分子、什么样的通路”产生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所以这些年,我们在机制靶点和中药提取的中成药单体做了一系列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系列中药提取物对肺高压治疗确实有作用,如红景天中的单体红景天干、我们团队最早研究的川芎嗪。

这么多年,我们的研究无论是从机制上还是实际的新治疗方法或新药物上,对肺高压领域研究有着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也鼓励我们继续向前。正因为有了一个正向的激励,让我们觉得研究是有价值的,通过科研和技术真正帮助给予临床上的病人。

记者:目前肺动脉高压项目的推广情况如何?

黄晓颖教授:

目前肺高压项目已在高原肺高压病人身上进行推广应用。我们的肺高压项目团队已连续四年到青海格尔木进行项目的推广和应用,我也已是三上高原。我们医院的合作源于我们60周年的校庆。医院对接高原疾病时,得知我们的项目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认为这个项目对高原地区的病患非常有帮助,于是找到我,就这个项目医院推广医用进行合作。

我们除了把医院,医院之外,我们还培训了他们的肺功能医师,并建立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zhoubdf.com/afhpz/23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