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发热,又称“经来发热”,是指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症。
主要因为气血营卫失调,值月经期因生理改变而发。
素体阴虚,久病热病,耗损阴血,或思虑过度,营阴暗损,经期过后,阴血益虚,阴不维阳,阳气外越,营卫失调,因而发热。
或素性抑郁,或情志所伤,肝气郁结,经行之前,气血下注冲任,血充气盛,气血更加郁滞,郁而化热,营卫不和,因而发热。
或宿有湿热之邪内蕴,与血搏结成瘀,或经期产后、人流术后,瘀血内留,积瘀化热,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气血更加壅阻,瘀热内盛,营卫失调,因而发热。
治疗总以调气血、和营卫为原则。
本病与西医学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感染有关。
目录
一、经前发热
二、经行发热
三、经后发热
一、经前发热
1.加减逍遥散
来源:《丹台玉案》卷五。
主治:经前潮热。
组成:当归二钱,白芍,白茯苓,丹皮各二钱,甘草,山栀各一钱。
用法:加灯心三十茎,水煎,食远服。
2.益阴地黄丸
来源:《女科指掌》卷一。
主治:临经发热,尺部脉弱,阴不足,阳气下陷于阴中。
组成:六味地黄丸加当归,北五味。
二、经行发热
1.柳花散
来源:《赤水玄珠全集》卷二十八。
主治:室女发热经行。
组成:柳花五七钱,紫草一两二钱,升麻九钱,归身七钱半。
用法:上为末。每服七钱,葡萄煎汤调下。
2.地黄养血汤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主治:血虚气陷,经行发热,兼头重目暗。
组成:熟地一钱二分,归身一钱,柴胡五分,茯苓一钱,白芍一钱,蔓荆八分,枣仁一钱,丹皮一钱,炙草五分,远志肉一钱二分,川芎一钱,黄耆一钱二分,升麻三分。
方论:是方四物、远、枣以补肝、肾二经之血,耆、苓、炙草以补气,升、柴举下陷之阳,蔓荆子引诸药上行至头面巅顶为使也。
3.黄龙汤
来源:《杏苑生春》卷八。
主治:经水适断,寒热如疟,头疼咳嗽,恶心欲吐,哕逆不已。
组成:柴胡一钱五分,黄芩,人参,川芎各一钱,白术八分,甘草一分,橘红一钱,竹茹栗大一团。
用法:上锉。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水煎,食远服。
加减:不呕,去竹茹。
三、经后发热
1.加味四物六君汤
来源:《寿世保元》卷七。
别名:加味四物六君子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主治:《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妇人二十三四岁,经后潮热,误食生冷,心腹胀满,气凑上膈,不思饮食,腹内结块如覆盆。
组成:厚朴(姜汁炒)五分,桔梗,白术(去芦)各四分,砂仁,红花各三分,黄连三分,玄胡三分,陈皮四分,甘草二分,当归(酒洗),香附各五分,枳实(麸炒),白茯苓(去皮),川芎,赤芍,苏叶,槟榔,半夏(姜汁炒)各四分。
方中玄胡,《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作“前胡”。
用法:上锉散。加生姜三片,水煎,空心热服。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木木每天5分钟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