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高某,女性,32岁。
1.1.1医院检查:年9月9日上午9时许,因心慌、胸闷被送到医院急诊内科。体格检查:血压/74mmHg,神志清,精神差,查体合作。双肺呼吸音清,心率69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1.1.2初诊意见:胸闷待诊
诊疗意见:(1)心电图(2)吸氧3L/分(3)持续心电血压血氧监测。留观:1级护理(1)胸部CT平扫。(2)血浆D-二聚体测定,葡萄糖、肾功、电解质、心肌酶测定,血气分析,血常规,心肌肌钙蛋白、B型血浆脑钠肽测定。
(3)给予静脉输液生理盐水mL,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以上资料附图)
1.2接诊时间:年9月12日。
1.3接诊地点:崂山区平衡健康中医诊所
1.4主诉:胸闷、憋气,双手发麻4天。
1.5现病史:自述年9月9日上午9时许在单位上班,突然喘不动气,双手发麻,被同事急送医院急诊内科,各种检查结果都正常,输液吸氧观察1天,回家休息两天,上班还是喘不动气,双手发麻,便想到扎平衡针调理。
1.6既往史:平素身体健康。
1.7月经生育史:月经正常,顺产生育二胎男孩。
2、诊断:手机综合征
3、平衡针接诊程序
3.1病案分析:胸闷、憋气、双手发麻原因:因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在家里闲着,躺床上看手机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人躺着本是一种自然的规律的养心姿势,全身血液和缓地流向心脏,让心脏休息的状态,但是人为地看手机,打破了心脏休息的模式,心脏不得不违背规则重新不断地向头部供血,眼睛耳朵血管供应是小血管,辨明白我说的道理:躺着看手机是违背心脏供血规律的不良姿势,心脏供血很累,长时间违背心脏供血规律的模式,一定会引发心脏供血危机,轻则形成颈肩综合症(颈肩部肌肉酸痛,脖子不敢转侧)、头晕、眼花,形成眨眼症、飞蚊症,耳鸣、耳聋,胸闷、喘不动气、双手发麻,重则心脏猝死。到医院检查,轻则各种理化指标正常,重则心脏跳动会出现骤停(一生就这样结束生命)!所以要充分认识躺着看手机的危害,改变生活中的不正确习惯。
3.2患者应允:徐医生分析到位,有道理,一定改变躺着看手机习惯,配合扎平衡针调理。
4、平衡针干预程序
4.1平衡针干预靶点:肩痛点、胸痛点、升提点。
4.2平衡针干预参数:隔日1次。
4.3平衡针干预效果:第1次施针完毕,患者即感喘气舒畅感;第2次施针后,走路喘不动气的感觉明显减轻;第3次施针后,述爱吃饭了,走路有劲儿了,双手不麻了。共计施针7次,全身不适症状消失。
5、干预小结
手机综合症的取名来自临床中的经验命名,颈肩部酸痛不适,不能转侧,夜间起床忽感头晕、眼花,因眼部肌肉疲劳出现眼睑下肌肉痉挛,长期出现不自主眨眼;因脑供血不足出现眼睛视物有一种飘絮物感觉或像小蚊子一样一直在飞;没有原因出现耳鸣、耳聋;心供血不足,胸前部肌肉酸痛,不敢挺胸仰头;胸闷、喘不动气,双手发麻;年纪轻轻心脏跳动骤停,这样的事情新闻时时报道。
平衡针灸技术的作用原理,主要通过针刺机体外周神经上的神经干、神经支上特定靶点,给予患者一种良性刺激信息,这种良性刺激信息即不针对病原体,也不直接针对病人的病变部位,而是针对大脑负责该脏器该部位病变的中枢靶位,通过中枢靶位的应激性调整,使失调紊乱的中枢系统瞬间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再通过大脑中枢靶轴的整合效应,调动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中枢神经递质,按照生命基因程序进行应急性再分配再调整,提高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镇痛效应,增强机体炎症吸收功能,使原来失调的功能状态和紊乱的物质代谢程序,恢复到一个崭新的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的形成,是利用针刺外因刺激手段激发恢复病人机体内新的平衡来实现的。
国家级平衡针灸创新学科定位脑技术、脑理论、脑文化。国家研究证实:平衡针大脑中枢干预的最佳时间是45‰秒,为临床3秒钟见效提供了科技支撑,大量神经递质的释放,为临床3秒钟镇痛提供了物质基础。平衡针灸创新技术通过针刺外周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神经靶轴的调控下达到病变靶位新的平衡。
作为平衡针的传承人以师父王文远教授传授的现代脑文化,面对不同的大众人群,指导人们以一种平衡的心态去生活、去学习、去工作。心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孕育抚养了我们,我们每个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去享受人生百年的无疾而终人生辉煌的过程!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明白手机带给人的危害,能更聪明地去使用手机:从今拔掉耳塞,以正确姿势看待手机!
-
-
平衡平衡针灸相关信息